战略伙伴工厂
“智能制造”离我们有多远?“木业智能制造”我们该如何落地?
2018-01-08

“智能制造”其实并不遥远

美、德先后于2012年2月、2013年4月推出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先进制造理念,而我国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也适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战略计划。其实,不论是“互联网+”协同制造、“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工业4.0以及美国先进制造业,大家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就是“智能制造”。很多人认为,智能制造更像是国家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蓝图。概念如此大,又仿佛离我们非常遥远。非也!

目前中国有450万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在未来10年或20年,至少有20%的企业要转型成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的变现周期真的很短:智能手机出现到普及不过10年,马斯克的火箭回收计划从见报到技术成熟不过2年,每次科技的飞跃我们都是直接受益者。

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智能制造呢?况且这是全世界通力合作的“小目标”。我们相信智能制造实现过程中,每一个为之奉献的从业者也一定都会成为受益者。

“木业智能制造”该如何落地

作为木材加工设备及方案的供应商,今天我们想结合木材加工行业的现状,与大家聊一聊木材加工领域的智能制造。

很长一段时期内木材加工企业具有以下特点:原材料特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多样性和定制化,生产效率低,会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现状亟待改变。“木业智能制造”,听起来似乎有些遥远,其实并不复杂,下面我们来为大家解锁。

智能制造是整个产链的智能化,是以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划分,如采购、物流、生产、安装、维护等,每个企业都会处于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中。我们以生产环节为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正如“实现小康的前提是脱贫”,那么木业智能化的前提就是生产自动化,当然自动化≠智能化。

模块化管理、机器换人、互联互通,是智能化生产的三个基本环节。

1、模块化管理

模块化管理是指将木材备料和成型加工分成独立的模块(油漆和包装环节类似),根据管理者要求,软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架构。模块划分降低了智能化生产的难度和投入。例如实木备料与成型加工可划分成独立的模块,选择一个模块布局。
2、机器换人
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区别大家都知道。人员需要每月定时开支,工作时间限制大,并容易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而后者一次性投资可全年无休。很多人可能担心整厂机器换人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其实,机器换人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适合自己工厂的减人投资目标。

在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采用机器换人,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传统工艺要求工人必须熟悉料单、手动测量、人工计算等,才有可能实现高出材率的方案。而现代设备主要技术工作基本都由计算机及配套优化软件来完成,所以只要工人进行一些简单的辅助性工作就可以了。

机械性搬运等环节采用机器换人。在设备的上下料环节可以用机械自动上料代替人工上料,从而减少人工,降低劳动强度,使人腾出时间对质量进行检验。

以单台高速设备替代多台低速设备。减少机器的数量,同时就意味着减少人工,减少刀具的使用,减少空间占用,降低能耗等。

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用设备的新技术减少工序。例如直拼技术,宽板经纵向剖分成窄条后,不用进行四面刨光、修边等,而直接进入拼板工序。该技术不单减少了人工,还节省了木材的刨光量。

3、互通互联

互通互联是指以设备为载体,通过软件与网络连接实现智能化管理。生产管理软件的作用不可忽视,BOM生成、提取,指令CAM的派发、反馈管理MES,以及与办公室ERP的对接等。
在“智能制造”的大趋势渐渐逼近的如今,如何才能做到先人一步呢,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